导读:职场忙碌久了有人因为主客观原因选择暂离一段时间调整休息、学习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职场人经过“空窗期”后准备返回时却发现简历上的“空白”成了“减分项”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应对一起来看看↓↓↓职场人为什么选... 职场忙碌久了 有人因为主客观原因 选择暂离一段时间调整 休息、学习 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 …… 职场人经过“空窗期”后 准备返回时 却发现简历上的“空白”成了“减分项” 为什么会这样 如何应对 一起来看看 ↓↓↓
职场人为什么选择“空窗”? 在缓冲区里调整生活与工作
“因为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和 个人身体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主动选择辞职回到家乡。” 2022年底 从事视频剪辑制作相关工作5年后 31岁的蒋双林离开了北京 开始了一段时间的“GAP”生活
☆GAP指从原有生活模式中暂时跳出,尝试更多体验,为未来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蓄力。
在离开职场的一年里 蒋双林去了两个国家旅行 体验了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 还开设了个人自媒体账号 他说 那是一段难得的自由时光 摆脱了工作时的社交压力 可以尽情地读书、旅行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29岁的乔思宇 认为离职后的“空窗期” 就像一个缓冲带 曾在某单位工作3年的他感慨 “真正慢下来后 以前那种逼着自己必须前进的压力 一下子消散了很多。”
熬夜亏空需要休息 考公考研提升自我 生育后暂时照顾家庭 …… 出于种种原因 一些职场人暂停职业发展脚步 通过一段职业“空白” 调整生活、探索自我、提升能力
公司对“空窗期”有什么疑虑? 担心求职者能否保持技能水平
成了阻碍许多人求职成功的主要原因
北京一家公司HR郑晓希说招聘人员担心在较长的“空白期”里求职者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会不会对公司业务的连续性产生影响 一些HR直言存在“空窗期”的求职者长期脱离职场后可能与社会脱节太久没上班工作能力跟不上销售等岗位资源已失效…… “看到职场空档时我都会下意识问原因尽量把风险压缩在可控范围内。”某外企人事王小姐说
近八成职场人经历过“空窗期” 存款越多底气越足
《2022职场空窗期调研报告》显示 近八成受访者经历过“空窗期” 超八成受访者能坦然接受空白经历 并利用间歇期进行职业充电
大部分受访者“空窗”时间 不超过6个月(61%) 超过1年的人群占比较低(11.2%)
此外,报告显示 储蓄金额越大 职场人“空窗期”的底气越足 30.7%的受访者表示 当存款不低于10万元时 才敢于按下暂停键 有14.7%的人不在乎存款数字 有“说走就走”的底气 占比最高的的群体 是00后的职场人
“空窗期”回归 面试时应这样回答
宜:直面“空窗”现实,打消面试忧虑
面试时给出真诚的答案,表态当初导致空窗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才能打消面试官的忧虑。 如果当初由于身体原因/生育/照顾孩子/照顾老人,你要说明调整一段时间后,已经解决好问题,不会因为这些因素影响日常工作。
忌:逃避推诿,含糊其辞
在回答为什么“空窗”时,千万别浑水摸鱼,顾左右而言他,越是逃避问题,越容易被面试官列为高风险人群。
宜:包装修饰,自我展示
把“空窗”理由稍微修饰,放大自己的努力和成长,才能打动面试官。 如果是出于休息的“空窗期”,你可以这么说:上家公司的工作强度比较大,辞职后休息了一段时间调整状态。这期间也有陆续面试公司,收到几份不错的Offer,但因为不符合我的职业规划,所以没有急着工作。 如果当初冲动离职,导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说:在上家公司,我遇到了职业瓶颈,辞职后自我调整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边重新规划了职业发展路径,一边面试摸索新的职业方向。 忌:自曝其,加饰
解释“空窗期”原因时不能毫无顾忌,踩中职场雷区。例如,因为冲动离职、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身体重病等理由“空窗”,如果不加任何修饰地说出来,面试官将对你的性格、能力以及身体条件产生疑虑。
宜:放大核心技能,证明工作能力
在面试中展示你的职业能力才是核心,只要放大优势,证明你的能力跟得上职场,“空窗期”就是纸老虎。 例如,当你是因为裁员被迫进入“空窗期”,你可以这么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项目不景气,我所在的项目部被迫解散。在“空窗期”里,我休养调整了一段时间,学习××技能,达到了××水平,准备为后续工作努力。
忌:弄虚作假,隐瞒事 为了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部分求职者会刻意隐瞒事实。如果这样,哪怕面试通过,也会给自己埋下职场“地雷”。
你经历过“空窗期”吗? 怎么度过的?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来源:广东省总工会、工人日报、中新网、智联招聘 |
嗨滁网咨询热线:0550-3833955、3040665 嗨滁网购房QQ群:238014794 报上您是来自于“嗨滁网”的网友,将会得到更好的服务,并有机会获得意外惊喜及优惠
嗨滁网微信号: hichuzhou2 嗨滁网房产微信号:hichufc |
广告